X 关闭
最近,不少小朋友出现了高烧不退、咽喉疼痛、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的症状,既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让家长们感到心痛又困扰。这些小朋友到医院之后大多被诊断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大家族中的“兄弟”,而夏秋季节刚好是它们“大展拳脚”的时间。它们俩到底有什么本事和区别?应该如何防范?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了解吧。
(资料图片)
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出自肠道病毒大家庭的传染性疾病,喜欢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B组2、5、13型和肠道病毒71型;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2、4、5、6、8、10型,B组1至5型和埃可病毒30型。因为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它们成为了一对症状和传播途径都很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的疾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有什么区别?
看疱疹位置
儿童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后,口腔、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但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外,嘴唇、手、脚以及肛门周围也会长出透明小水泡,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长皮疹。也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一开始手和脚并没有长皮疹,随着病情进展才出现皮疹的情况。
看其它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发热和咽痛。疱疹性咽峡炎儿童突然高热不退,体温39-40℃左右,随后出现口腔疱疹,咽痛明显,发热可持续3-5天。而手足口病是先出疹再发热或不发热,一般是中低热,咽痛症状轻或无咽痛,发热持续1-2天。
这兄弟俩谁更凶?
仅从表面症状上来看,疱疹性咽峡炎导致儿童高热不退、咽痛明显又吃不下东西,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可能让家长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而手足口病感觉要温柔得多。但从并发症的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较为隐匿的手足口病更为危险。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病却有1%左右的重症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勤洗手
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给孩子洗手,家长在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
注意日常卫生
孩子的衣物、餐具和用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家庭居住环境经常通风,日常勤晒衣被。
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在疾病高发期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室内游乐场所、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需特别注意,没有正规经营资格和严格消毒措施的儿童游乐场所存在较大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
目前没有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疫苗。针对手足口病可接种EV71疫苗,它对最容易导致重症的肠道病毒71型感染保护率达90%以上,6个月至5岁的孩子可以接种。
儿童生病期间应警惕什么情况?
我们前面提到过,手足口病有转为重症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在儿童患病恢复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
(1)持续高热不退
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超过24小时,或已经服用退热药但是体温下降不明显。
(2)咽痛无法进食出现脱水
因咽痛明显,抗拒饮食饮水,可能导致出现脱水症状(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
(3)体温正常但精神状态差
体温已恢复正常但精神很差,出现嗜睡、不吃东西、烦躁、乏力等症状。
(4)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抽搐
出现四肢抖动,肌肉抽动或震颤,呕吐,面色苍白等情况。
云南省疾控中心疫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心 郭卉供稿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8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邮箱 : 920 891 263@qq.com